金年会

打磨科技的利刃 ——余吾煤业打造集约高效矿井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2015-12-14 01:58

 

“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企业发展上台阶,根本出路是创新驱动。”多年来,余吾煤业公司把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最大动力,瞄准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战略,认真落实公司各项创新创效方针政策,突出创新驱动的战略谋划,加强创新驱动体系建设,通过不断优化生产作业环境,激发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引进新装备、新技术等措施,着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使集约高效矿井建设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顶层设计激“活力”

围绕创新提升,该公司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系统思维,搞好战略谋划,以制度为保障,将开展全员岗位创新写进每年的职代会工作报告及《经营管理办法》中,及时下发《全员岗位创新管理办法》,每年下发科研项目计划,设立创新管理专项资金,组建创新团队,明确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奖励格局,实施月度、季度、年度奖励管理模式,建立创新项目管理积分台账,年终对累计创新项目积分前列的再进行奖励,为全公司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的组织、资金和人才保障。同时,该公司提出了“创新并不神秘、创新就在身边”、“岗位创新、成就无限”、“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岗位都是创新平台,问题就是创新源”等创新理念,加大宣贯力度,使岗位创新日益深入人心,深植广大员工心中。

与此同时,该公司成立了创新领导小组,明确了创新内容,进一步细化了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实施及鉴定管理流程,注重过程控制,尊重员工首创精神,每月固定统一组织人员到现场对创新项目、小改小革进行评审、逐项鉴定,并于验收前将所有验收项目在内部OA办公平台发布,验收时所有项目现场拍照作为验收资料留存,所有创新项目统一编号造册,建立创新积分个人台账、单位台账,年底对所有鉴定通过的创新项目进行分类汇总、编印成册,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了企业创新步伐。

系统优化显“威力”

抓煤炭生产源头,向创新要效益。面对有限的煤炭资源,该公司在集约化矿井建设中,合理布局采场设计,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真正做到把煤炭“吃干榨尽”。 一方面,该公司通过大幅减少工作面安装回撤、收尾费用及辅助用工,使“大长厚”工作面回采周期达到了两年以上,相当于回采了两个“普通”工作面,并同比可减少一次安装回撤及收尾环节。另一方面,为提高采区资源回收率,提高工作面回采效率,减少掘进工程量,该公司通过优化设计的方法,使煤巷掘进量减少2000多米,岩巷掘进量减少1200多米,资源回收率提高了3.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持续推进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上,通过实施环节系统改造,进一步提升矿井通风、抽采、运输、供电、排水、储装运、洗选等系统能力,为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先后优化了掘锚一体机、开口挖掘机、岩巷挖掘机和梭车等先进装备的使用,煤巷、岩巷掘进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矿井的集约高效水平进一步提升。仅2015年,该公司全年科技项目立项8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

成果转化提“动力”

创新成果只有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能实现价值、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余吾煤业公司领导班子深谙此理。

科技创新重在应用,该公司把保障安全生产、简化工艺流程、改进工具设施、提高效率效益、创新管理方法、营造人文环境作为推进全员创新创效活动的着力点,分层次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聘请相关专家到公司进行指导,每年组织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建立了“创新工作室”等,每周有专题培训、每月有集中讨论、每季有学习交流、每年有成果展示,形成了资源互动、优势互补的交流平台、培训课堂和展示窗口。

同时,为实现创新项目建设的快速转化,余吾煤业形成完善的创新、应用平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该公司抽采三队针对岩巷炮掘过程中由于出岩多、岩块大而造成的掘进机升降油缸回油管易被铲板上的岩石挤坏的现象进行整改,自行焊制了一个长400mm50槽钢对回油管进行“包裹”,使得截割臂降低到铲板位置时,油缸得到了保护,有效降低了回油管的损坏率。开展了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双U型巷道布置中瓦排巷维护困难和资源回收率低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高瓦斯厚煤层工作面通风的可靠性,为矿井实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系列技术革新成果的出现,为攻克各类生产难题提供了保障,通过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该公司在创新中寻找到了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余吾煤业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把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依托高素质的队伍、一流的设备装置、先进的创新手段,在潞安的这片热土上,为早日建成一流的大矿、好矿、强矿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