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盘江集团:如何在行业寒冬中做到“还过得去”

2017-11-03 02:06 国家煤炭工业网

    盘江集团:因先行而从容

  煤炭行业步入寒冬之时,远在贵州的盘江集团“还过得去”。一句“还过得去”的背后,靠的是做什么都先行一步。谋划煤炭主业上市,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力推机械化智能化,全方位推进煤矿瓦斯利用,寻找转型新机遇,每一步都落地有声。

  贵州盘州市自古以来便是滇黔锁钥、川黔要塞。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地表凹凸起伏的高原山地,也带来了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的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等特点著称,2017年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储量分别占六盘水市、贵州省的60%和15%。

  盘江集团,一个由贵州盘江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及其子企业组成的省属大型企业集团,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50多年来,他利用着地下的宝藏,也反哺着这片土地。

  2013年,全国煤炭行业进入寒冬。贵州省相关领导关切询问盘江集团董事长张仕和该集团的情况,张仕和回答:“还过得去。”

  张仕和的回答自有底气:作为盘江矿区的开发主体,该集团煤炭板块2016年盈利1.6亿元。虽盈利减少,但并未亏损。此外,由于该集团较早实行多元化发展,水泥等产业盈利较大,整体盈收稳定。

  和该集团董事长云淡风轻的一句“还过得去”一样,在盘江集团采访,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该集团因“超前”一步走而带来的“平和”与“淡定”。

  1993年,在炮采盛行的南方,盘江矿区土城矿最早推广综采,由于地质条件和当时的技术限制,即便推进之初综采干不过炮采,也要坚持推广;1998年,中国证监会限制煤炭、冶金、化工等基础板块上市,盘江集团即便需重新定位发展方向,也要实现上市;煤炭“黄金十年”时期,盘江集团没有用尽煤炭资源,而是率先转型,确立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的战略,成立了在当时不少人看来“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煤层气公司和其他上下游产业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每一步的超前,每一个时间段的居安思危,让盘江集团逐渐显示出一个大集团应有的底气,也为在煤价回升、煤市回暖的当下,煤炭企业如何利用煤炭资源,如何继续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1、两次上市初定大局

  谈起盘江集团发展变革史,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岗用了整整两页纸,花费了1个小时,给记者画出了该集团50多年来的变革简图。

  1964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在四川西昌召开三线建设规划会,初定六盘水地区建设煤炭基地,远景规划为2200万吨/年。同年9月,煤炭部从全国各地成建制抽调建设队伍进入六盘水。1年多的时间内,从15个省的25个矿务局抽调了28个工程处、8个地质勘探队到六盘水参加煤炭基地建设。到1970年底,六盘水地区建设队伍超过10万人。

  盘江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的前身——盘江矿务局,便是在这个时间段建成的。

  “当时有数据统计,盘江矿区初期的建设队伍从华北、华中、西北等老矿区成建制调入,有21个民族。”盘江集团工会副主席张道林说,“盘江人包容、开放的心态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自那时起便扎下了根。”

  让盘江集团发生质的变化的,还要从两次上市说起。

  盘江集团上市工作始于1997年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行。这个由盘江矿务局改制而来的国有独资公司制企业的诞生,宣告了盘江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确立。同年,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申请设立二级公司盘江精煤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12000万股。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1998年8月,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项政策:放缓股票发行节奏,暂停新股上市,煤炭、冶金、化工等基础板块暂不考虑,今后股票发行将重点支持高科技行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

  筹委会成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查资料、做调查,想出了一个办法——以突出洗精煤是加工业中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为宣传主体,发掘洗精煤这一全新理念。

  据了解,当时股票二级市场尚没有一家以洗精煤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洗精煤又是附加值很高的产品,且属于加工业,不归属于煤炭板块,作为物化形态的加工也不归属于化工板块。

  1999年10月,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等7家法人单位发起设立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12000万股(占总股数的32.32%)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成为贵州煤炭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优质资源上市后,盘江集团筹划着更大的动作。2007年,盘江集团确立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的战略,推进盘江集团重大资产重组,于2009年实现了煤炭主业整体上市。2010年,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由原来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转型为以资本运营为主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2014年,贵州盘江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建立,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成为其二级公司。目前,盘江集团二级公司呈现“5+2”的管理格局——“5”为重要子公司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林东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盘江发展公司、盘江技术中心有限公司,“2”为该集团从事特殊产业的盘江财务公司和赫章康兴公司(专门从事企业扶贫工作的公司)。

  从盘江矿务局到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再到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最终到今天的盘江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盘江集团转变颇多,每一步都落地有声。

  2、科技攻坚力推机械化智能化

  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作为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剥离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优良资产而设立的国有股份制企业,是中国长江以南唯一一家上市煤炭企业。

  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现有5个生产矿井(火铺矿、金佳矿、山脚树矿、月亮田矿、土城矿),2个托管矿井(响水矿和松河矿),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能力为935万吨/年,可生产灰分8%~12%等级的精煤,是盘江集团煤矿生产的主要力量。

  在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家道。工作中习惯说家乡话的他,和记者用普通话交流时微微有些冒汗。“朱总之前在3个矿做过矿长,特别会干活,不太会用普通话表达。”同行人笑着解释。

  “我们脑海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朱家道说,“南方煤矿不像北方煤矿,盘江煤虽具有低硫、低灰、微磷、发热量高等特点,是理想的冶金、化工和动力用煤,但煤层薄、倾角大、断层多,开采难度大,若想利用好这里的煤炭资源,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金佳矿,记者见到了犹如恐龙脊骨一般的拱形轨道,从井口一直延伸到井外,一辆辆载着人或载着设备的白色“车”吊在轨道上,从井口缓缓驶出,场面十分震撼。

  金佳矿的这台设备,是贵州省首台单轨吊机车,于今年8月26日顺利通过试运转验收。这台单轨吊也被矿工亲切地称为“井下高铁”。

  这种单轨吊出现以前,南方煤矿普遍使用猴车(矿山架空乘人索道),把人送入矿井,并通过在地面铺设轨道的方式,将设备运输至矿井内。

  “人坐在猴车上,安全系数不高。设备通过轨道运输不仅会有磨损,而且经过倾角较大的坡度时,需要安装绞车拉动,成本高、效率低。”金佳矿党委书记冯四德说。

  据冯四德介绍,用单轨吊的方式运设备,避免了设备和轨道的直接接触,有效避免了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磨损现象,同时由于设备吊在轨道上运输,在过斜坡时减少了摩擦力,提高了运输效率。“当然,这对矿井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内部要足够宽、足够高,才能顺利铺设单轨吊。对南方井下复杂地质条件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冯四德说。

  金佳矿是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重点科技攻坚项目——矿井辅助运输推广使用单轨吊示范项目试点矿井。此次验收成功后,本项目将在其他矿推广。

  矿井辅助运输推广使用单轨吊示范项目作为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个重点科技攻坚项目之一,初显成效。除此之外,火铺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金佳矿煤泥水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火铺矿长钻孔精准消突技术研究项目、对矿压大返修周期短主要巷道进行支护研究项目4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已取得初步进展。

  今年7月,贵州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首批7家单位包括煤炭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其中就包括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煤炭发展的大趋势,推进和推广上存在困难,我们就从试点入手。”朱家道说。

  这种从点到面的推广方式,在盘江矿区并不是第一次。早在上世纪90年代,盘江矿区土城矿作为南方第一个推行综采技术的矿井,受到了各方质疑。

  由于南方矿井地质条件特殊,综采推进困难,往往采不了几米就遇到了断层,需要不断移动设备,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综采干不过炮采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段子。

  如今,盘江矿区综采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这与当时盘江集团坚持使用新开采方式、与科研机构展开合作、探索适合自己的综采方式与综采设备密切相关。

  “新的东西推行起来一定没那么容易,但不代表不用推行。”朱家道说,“在煤矿采用智能化机器人,我们也在逐步尝试,目前正处于技术合作阶段。”

  3、煤矿瓦斯有望实现全部利用

  在山脚树矿,庞大的瓦斯(煤层气)提纯制LNG(液化天然气)提纯设备卧在山脚,绿色和黄色的管道错落有致盘绕,数台大型设备矗立其间。这是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山脚树矿瓦斯液化提纯厂。

  山脚树矿浓度≥30%的煤层气通过管道输送至瓦斯液化提纯厂,经过湿法脱碳、干燥纯化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水以及其他杂质组分,进入冷箱,降至零下162摄氏度,成为液态产品后装车出厂。从出原料气到液态产品装车,整个流程一气呵成。该设备一天可处理10万立方米的原料气,提纯产品液化后液体重量约22吨,刚好将容积为52.6立方米的LNG车装满。

  据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勇介绍,这套设备已于今年5月投入试生产,今年底将正式投产,日产约22吨液化天然气产品,主要用于居民生活用气和新能源汽车。

  “去年底建成通车的盘州至兴义的高速公路,将修建4座加气站,会使用我们的液化天然气产品。”刘勇说,“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盘江液化天然气产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那时的煤炭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盘江集团却多了几分冷静——虽然煤价水涨船高,但环境问题、安全生产问题等接踵而至。盘江集团决策层意识到,煤层气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其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集能源利用、环保、煤矿安全于一体的新兴领域。

  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门负责人陈敏告诉记者,该公司刚开始筹备时只有2名管理人员,以托管2个瓦斯发电站的生产为起点,第一年盈利仅为2万元。煤炭主业尚自顾不暇,煤层气开发之初,也因投入产出比较小而受到质疑。

  “贵州煤层气资源丰富,把直接排放的瓦斯利用起来,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减排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现在的角度看,当时的做法是超前且明智的。”陈敏说。

  从公司成立之初只有2名管理人员,到不断学习摸索,和全国最先进的研发机构大胆合作。这家当初“可有可无”的子公司,盈利水平逐年提高,2016年利润达3500万元,拥有175名职工。

  目前,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瓦斯发电、余热利用、瓦斯提纯、装备制造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全产业链。作为低浓度瓦斯利用企业,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低浓度瓦斯发电集群,成功注册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截至2016年,该公司累计利用瓦斯7亿立方米,发电2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32万吨。

  2012年至2016年,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利用257万吨碳减排量,在国内外市场换回近2000万元收益,其中国际交易收入126万欧元。2008年至2016年,仅瓦斯发电一项,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获得国家瓦斯发电财政补贴近1亿元。加上瓦斯发电余热利用,该公司累计为煤矿增收和节约支出近4.3亿元。

  在煤层气未来的发展探索上,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尝试更为宽阔的领域。

  “只利用7%到16%的瓦斯以及30%以上的瓦斯,还不够。我们正在和中国矿业大学合作,计划利用1%到5%之间不易燃烧的瓦斯,这部分瓦斯虽然浓度低,但数量占煤矿抽排瓦斯气体总数的一半。”刘勇说。

  目前,此合作项目的中间试验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一旦投入工业生产,将对煤矿瓦斯利用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4、居安思危寻找转型新机遇

  随着煤炭市场好转,今年1月至8月,盘江集团整体盈利近8亿元,其中煤炭板块贡献了7亿多元。

  “不管煤炭市场是否回暖,不管煤炭板块盈利在盘江集团整体盈利占比如何,有利于煤炭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项目,再难再苦都是要继续上。”朱家道说。

  据介绍,在煤炭板块,盘江集团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三大方向。

  在产品结构方面,目前产品结构有些单一,未来还要更加多样化。“目前的精煤产品含有10%至10.5%的灰分。现在我们在和中南大学合作,主要从尾矿中提取材料,计划生产出只含有5%甚至1%灰分的精煤,未来可满足任何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实行定制化生产。”朱家道说。该项目已在金佳矿进行试验,成功后将推广至盘江矿区各矿。

  在管理升级方面,未来需考虑技术升级、设备升级。对于煤炭行业而言,过去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合未来发展要求。“例如,现在是几个人负责一台设备,未来的设备将实现集中化控制,管理机制都需要相应调整。”朱家道说。此外,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年轻的力量急需补充到位,个性化的管理呼之欲出。

  在煤炭伴生产品方面,尤其是瓦斯利用方面,要建立新的机制,保证所有的瓦斯抽出来之后都能用。这就需要从技术层面提高瓦斯浓度,实现利用最大化。“目前国家政策比较好,1立方米瓦斯可发3千瓦时电,每千瓦时电国家补贴3毛钱,贵州省补贴2毛钱,六盘水市补贴1毛钱。”刘勇说,“目前,我们1年可抽采瓦斯2.7亿立方米,可利用瓦斯1.7亿立方米左右,瓦斯利用空间仍然较大。”

  问及目前工作最大的困难或担忧,朱家道告诉记者,担忧并不在当下,而在未来,“以后煤炭行业没有人做,该怎么办”。

  朱家道在3个矿做过矿长,对于南方的煤矿有着深刻的认知——井下开采条件差,采掘一线工人工作环境十分艰苦。

  “如今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当年建矿时期的三线精神已成为封存在博物馆中供人瞻仰的遗产。”朱家道说,“如何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让机械化、智能化矿井成为现实,让高质量的新一代人才投入煤矿的建设与生产工作,这是从事煤矿工作的管理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除煤炭板块外,盘江集团各方发展也如火如荼。从“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脱困发展模式,到“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科学发展”的快速成长模式,再到“创新驱动、产融互动、协调发展”的稳增长模式,盘江集团从煤炭主业起家,一直在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如今已涉足电力、煤焦化、煤层气、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

  截至2016底,盘江集团拥有成员企业57家,职工3万多人,资产总额330亿元。2016年完成营业收入243.6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38%,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592%。2017年,盘江集团在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排名第22位。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