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如何在技术创新上做文章,走出一条创新卓越、集约高效之路,助力企业在经营困局中走得更稳、更好呢?通过众多项目中的三个小创新,看看漳村矿是如何凝聚基层智慧,加强小改小革力度,向“智造”要“真金白银”的。
项目一:增加“小部件”,产生“大效益”。脱泥筛是选煤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将原煤按级别进行分类后,进入重介系统和浮选系统,再进行下一步的洗选加工,在洗煤工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筛板破损,从而造成大颗粒物料和原煤中的杂物经筛下溜槽进入煤泥桶的情况,不仅影响洗煤质量,而且还会造成管路堵塞造成停机,极大地影响生产。如何阻止大颗粒级物料进入浮选系统呢?负责这个项目的选煤厂技术组经现场勘察,决定在脱泥筛下部溜槽的收集口处加设一排宽度为590mm,长度为800mm,孔径为10mm的筛板,通过加设筛板将大颗粒和杂物从这里拦截,不仅起到了防止超粒级物料进入浮选系统的作用,还直接提高了洗煤质量和效益。
此项目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后,每月平均减少管路堵塞事故时间15小时,按每小时生产喷吹煤400吨计,每月可多生产6000余吨。
项目二:“嫁接”新水泵,效益看得见。井下净水中心通过磁种和絮团的结合,再利用超磁机快速分离煤泥絮团及水,从而缩短污水处理的时间,达到快速处理污水的目的。而整个工作流程中,磁种的连续投加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但在运行中,磁种的投加泵软管时常会因为破裂,影响到磁种的正常投加,从而大大影响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如何最有效地实现磁种的连续投加呢?一时成了横亘在大家面前的一道坎。该矿技术人员通过调研发现,软管的破裂原因是投加泵在运转时,软管不停的前后移动造成了管路的磨损,从而破裂。找到了病症,就要对症下药。是否可以用一种不带软管的泵,又能很好的起到投加磁种作用的泵呢?有想法就会有行动,在反复的测试之下,该矿利用风泵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的特点,根据污水处理水量及水质情况,及时调节磁种的投加量,不仅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还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自从改成风泵运行后,磁种月平均投加量约为3.37吨,较未改造前节约1.13吨,按每吨磁种5000元算,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约65400元。同时,消除了因软管破损造成的成本消耗,按以前每三个月更换一次软管,每次更换2根计算,每年至少需要更换8根,每根价格850元,一年节约6800元。
项目三:加装“冷水器”,省下“维修金”。随着漳村矿井下队组增多、转载环节增多和运输距离的延长,对于大负荷运转下的单轨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单轨吊的发电机能否承受住高负荷运转,如何既快又好又安全地给电机降温成为关键。面对难题,负责攻关的运搬队经过多次思考、模拟试验后,大胆提出了想法——加装冷水箱。在既能保证单轨吊安全行驶、又能很好地起到降温作用的原则下,经过设计施工图,现场焊接,连续运转等一系列试验后,加装的电机冷却水箱不仅能够很好地对机车电机进行冷却,并且有效延长了机车使用寿命。
通过冷水箱的成功加装,降低了机车更换电机的频率。按一台电机9万元算,加装冷却水箱后一辆单轨吊每年可节约2台电机,现有的4辆单轨吊算,每年可节省8台,直接节省设备投入费用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