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常村煤矿:产品质量过得硬 安全“螺栓”拧得紧

2023-09-27 00:00 集团公司网站

走进常村煤矿机修厂的制修车间,工人们正在工位上聚精会神地作业,墙上固定好的图纸上记录着承载销、抱闸销、加紧销等各类销轴制作的尺寸和数量要求。这些销轴要在一周内赶制出来,交由运搬二队运到井下生产现场。

据制修车间主任申帅兵介绍,制修班主要承担着井下一二线队组所需的各类非标件以及工作面配套所需各类设备的加工制作工作。制作加工件的工作量大,质量方面更不能马虎。过硬的业务能力、扎实的基础管理、浓厚的创新氛围,像三个固定的支点,支撑着高质量加工件的稳定输出,保证了矿井主要设备的正常运转。近日,制修班荣获省质协“质量信得过特等班组”荣誉称号。

火力全开 淬炼精兵强将

班组长不仅是班组的管理者,更是班组的核心,对班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修厂对班组长的要求是不仅要懂业务、精技术、善管理、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而且要敢于坚持原则,处事果断,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质量意识。制修班结合“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班组长传、帮、带作用,严格落实班组长选拔、竞赛、帮扶、奖励、淘汰等制度,对班组长的工作绩效进行民主考评,合理奖罚,增强班组长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以“学、问、考、讲、用”五步法为基础,带动全员学习、全员进步。“学”,要学重要会议精神、学事故案例、学习操作规程、学岗位标准;“问”,提问学习内容、应知应会;“考”,举行操作规程考试,新技术、新工艺考试;“讲”,走上讲台讲安全、讲业务、讲经验;“用”,与现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此基础上,每季度做好一项对标,做到“精准定位,靶向对标,螺旋提升,流程再造”;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一次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分类别、分层次的员工岗位业务“应知应会”考试,将考试结果纳入“差异分配、差别激励”绩效考核中,与个人工资收入挂钩。同时,将培训由线下搬到线上,将需要培训的内容,如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流程等生成二维码,所有人员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随时进行岗位标准学习,每月在网上组织一次考试,确保各项标准熟记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氛围和制度的双重加持下,员工专业知识、实操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培训覆盖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

多措并举 夯实基础管理

制作件的加工质量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该矿机修厂制修班简化班组管理流程,确立了由班组长全面组织协调、小组长分管包保、员工协同作业的三级纵向管理模式,实现人-机-岗协调一致,工时、工效有效提升。将质量作为核心价值创造的体现,坚持“控源头、抓过程、严质检”的工作理念,规范产品下料、制作、验收、交付等环节,实现全流程动态管理。同时,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改进优化部分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制度,覆盖管理盲区。特别改进了《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制作流程,明确各类加工件的加工周期及制作标准,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加工任务提供制度保证。

制修车间建立了以员工包设备,副班长、技术员包区域,班长包全面的设备三级包保管理模式,下移管理重心,确保责任到人。班组统计所有在用设备信息,分析诊断设备运转情况,掌握设备运行的“关键点”和“薄弱点”,实现设备运行超前预判、超前管理,避免设备发生故障、带病作业。在设备点检环节,优化设备点检计划,设立检修台账,实现留痕管理,避免重检、漏检现象。在特种设备管理环节,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隐患排查、检查维护保养、应急救援等系列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避免发生设备故障。在现场管理环节,全面开展作业区的定置管理、标示管理。在工作现场分别划分了工作区、材料区、合格品存放区、垃圾回收区,按照指定流程在规定区域定置作业,提高了现场质量标准化水平。

创新驱动 释放创效空间

“可伸缩行人过桥,就是大型物件在经过下方皮带时,我们就把桥面移动到另一边,大型物件通过后,再移回桥面,供行人正常行走。”机修厂的技术人员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着可伸缩行人过桥的运行视频。这种巧妙的改进方式,能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来移动桥面,在不拆除过桥的情况下,保证大型物件的正常运输,避免反复拆装过桥,极大地节省工作时间,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在制修车间,像这样融入“小巧思”产生“大效果”的技术创新成果还有很多。真空接触器三相同步测试仪,操作简单、精致小巧、便于携带,只需一人即可完成真空接触器的测试及调整工作,使用成本低,维护难度小,故障处理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填补了该矿在接触器检验方面的一项测试空白。装置大型电动机无损拆装设备,可实现电机的无损拆装,减少了抽取电动机转子的人力消耗。

人人谋创新,人人能创新,机修厂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完善奖惩机制,让会创新、善创新的人有心劲、受推崇,涌现出刘美芝、李强等技术明星。制修班成立了“机修QC小组”,所有人员全年共计接受QC知识培训和质量管理培训36课时,总时长超过24小时。仅2022年,共完成1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1项获得了省级一等成果。班组成员多次包揽该矿技术比武前三名,成为盛产技术能手的“金窝窝”。

(文 郭艳霞 岳鹏)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