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发展煤制甲醇应成煤化工首选

2010-07-12 07:48 中国化工报

 

    在近日举行的2010全国甲醇合成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无论投资的安全性、碳转化率、环境友好性、原子经济性还是技术的成熟可靠性,煤基醇醚燃料都是首选的石油替代品,值得大力推广。

  “无论投资的安全性、碳转化率、环境友好性、原子经济性还是技术的成熟可靠性,煤基醇醚燃料都是首选的石油替代品,值得大力推广。”在近日举行的2010全国甲醇合成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专家们表达了上述观点。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房鼎业认为,从原子经济性角度看,无论煤制甲醇还是煤制烯烃,首先都必须将煤转化成合成气(CO+H2),再由COH2合成甲醇或烃类。但CO+H2合成甲醇可一步完成,而费托合成烃类,第一步是向合成气中引入氧原子,生产甲醇,再去掉甲醇中的氧原子,分离大量副产水分后才能获得烯烃。显而易见,煤制烯烃的原子经济性不如煤制甲醇。

  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看,煤制甲醇优于煤制油。国内外的统计数据显示,吨煤制油的固定资产投入一般高达1.2万元,而吨甲醇的固定资产投入只需0.4万元。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太大,煤制油项目的财务及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盈利能力差。按当前的石油和煤炭价格计算,年产百万吨以下的煤制油是很难盈利的,但采用现代气化技术建设的30万~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是绝对可以盈利的。

  从技术的成熟可靠性看,煤制醇醚燃料的技术国内外已经成熟,国产甲醇、二甲醚合成分离与提纯成套技术,均已广泛应用,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35年内,采用国产技术建设的100万~300万吨醇醚装置将会涌现,规模效益将更加突出。但煤制油技术,国内尚无能达到煤制油最低经济规模的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投产,工程的放大有待时日,并伴有一定的风险。煤直接制油方面同样不容乐观:国外目前还没有大型工业化示范装置运行,国内神华鄂尔多斯百万吨煤直接制油项目虽然已经投产,但还需要从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投入产出比、能源资源利用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验证。

  “煤制天然气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同样需要冷静思考。”房鼎业提醒。他说,煤制天然气过程不仅要消耗大量煤,还要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生态上都是不划算的。另外,就装置的安全性而言,煤制天然气过程是强烈的放热反应,操作条件十分苛刻,项目选址必须远离人口居住区。

  即便被大家最看好的煤制乙二醇,在房鼎业看来,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攻克和解决。一是与乙烯路线相比,煤制乙二醇的质量明显逊色,如果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将没有竞争优势;二是加氢催化剂寿命短的问题还需花大力气解决,否则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将很难降下来;三是合成草酸酯反应催化剂中贵金属组分含量与反应过程中热点控制仍是难题;四是包括一氧化碳脱氢反应器、催化耦联羰基化反应器、亚硝酸酯再生反应器、加氢反应器的工程放大目前还是一大难题;五是各反应步骤的副反应多,乙二醇总收率偏低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这些都制约着煤制乙二醇的发展,也使其装置的安全稳定性、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存在较大风险。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如氢能和太阳能,看起来很环保,但如果算上制造这些产品时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它们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不比醇醚燃料环保。”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专委会副秘书长降连葆说。“如果通过政策引导,使更多企业采用焦炉煤气、电石炉尾气和难以利用的褐煤生产醇醚燃料,不仅可以获得清洁廉价的石油替代品,而且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整个过程比氢能源和太阳能还要节能环保。”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洪金透露:清华大学已经攻克了甲醇制芳烃的难题,正与华陆公司联手建设3万吨/年甲醇制芳烃的工业化试验装置。用不了多久,以甲醇为原料,生产包括MDI在内的高附加值产品就会成为现实。届时,甲醇不仅可以替代成品油成为清洁燃料,还可以替代石油生产烯烃和芳烃、乙二醇等更多化工产品,科学家们设想的甲醇经济时代将真正来临。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