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度左右的洗选车间里,太阳光射入,煤粉晶莹地跳着舞,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赵向东工作起来“派头十足”,对讲机时刻拿在手中。因为机器运行的噪音,所以他必须对着对讲机大声喊话才能保证对方能听到。这样的环境下,赵向东硬是练出“72般变化”。
当好班组“大管家”
五阳矿选煤厂主洗一班,赵向东自己都想不到自己在这个班里一干就是一辈子。工龄30年,他当了20多年的班长。大家都说他是“铁打的班长流水的职工”。
主洗一班里,除了赵向东外还有三名“元老”,四人一起进组,不离不弃几十年,在工作中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四人遇事共同商量,遇困难一起面对,无形中为班中其他人做出了榜样。
“搁伙计(同事相处),如夫妻”,在基层待了一辈子的赵向东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体会,把同事变为家人,除了勤观察,多沟通外,小矛盾及时解决,大家的关系才能越处越融洽。
班里的人都知道赵向东有一双“火眼金睛”,不仅在工作中能看出隐患,在班组管理中更能看到职工的内心变化。主洗一班有职工12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却像一家人一样融洽,这其中少不了赵向东的功劳,其中“因材分工”是他的不二法宝。
班里有名职工叫韩亚琼,大家反映他“懒”,干活拖拖拉拉。但是经过观察,赵向东发现凡是单独分配给韩亚琼的工作,他做得又快又好,大家一起干时,他就无精打采。原来他是不想吃“大锅饭”,只想耕“责任田”,于是分配任务的时候,赵向东就把适合单干的活分给韩亚琼,随后,拖泥带水的韩亚琼不见了,班里多了个勤快人。
职工韩龙是个“马大哈”,排了考勤表不认真看,甚至排休时跑来上班。赵向东少不了对他“耳提面命”,除了提醒他休息外,上班的时候更会对他格外关心,千叮咛万嘱咐,生怕他出问题。没想到对他“关照”得多了,他竟然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人。
多年经验成“大拿”
今年4月份,由于煤质变化,使得浓缩机的澄清水区呈现了细泥覆盖层。正常情况下,精煤洗选应该洗选一次,澄清一次。现在细泥覆盖层的出现使得清水变泥水,加压过滤机排料周期变长,压滤机冲料与放料时间增加,导致洗煤生产非常被动。
厂里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讨论,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缨,参加了这个项目的攻关小组。除了与大家一起讨论外,他翻看以前的学习笔记,发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末煤多导致洗水硬度降低。干了一辈子洗选的他知道想让洗水变硬的方法是加“盐”,但是“盐”的种类有很多,加哪种盐,用量多少则需要不断地去尝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问题解决了:在煤泥水中加入氯化镁,提高水质硬度,达到破坏了絮团的目的,从而使煤泥得以下沉,澄清水区出现了清水层。
除了问题解决方面可以出谋划策,修修补补也是赵向东的强项。矸石在选出后,要经过下料溜槽从脱介筛上落在输煤皮带上。由于矸石质地坚硬,矸石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下料溜槽冲击、磨擦,使溜槽严重磨损,一部新的溜槽,使用不足三月就出现小洞需要加焊,小洞补着补着就变成了大洞,漏水漏料,给巡检工清理卫生造成了困难,在他的建议下,厂里用废旧的刮板制成防磨损槽,焊接在矸石溜槽的受磨损面上。改造后,下料槽的由原来的大约18天加焊、补焊一次,提高到40多天焊接一次,溜槽的更换时间由原来的120天,提高到现在的大约200天。
这个班长有点“拗”
洗选一班只有12名职工,但却有5名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今年,又有2名职工通过了高级工考核。这都是由于班里有个“拗”班长。
洗选车间的规章制度贴在墙上,印在纸上,而且会经常进行岗标考试,但是面对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子,赵向东根本不放心。他带着他们进入车间,一台设备一台设备地讲解,而且不止一遍地讲解。
“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新东西挺快的,就是不细心,不多强调几遍,我心里不踏实。”虽然职工一再表示懂了,但是赵向东还是“不放过”他们。
班里的人都知道赵向东善于做笔记,还把自己的笔记称为“宝书”。这本“宝书”由多年现场经验和培训学习点滴汇集而成,其中不仅有日常应掌握设备仪器知识要点,还有多年来各种设备出现过的状况进行难点总结和对徒弟的传帮带知识。虽然是“宝书”,赵向东并不藏着掖着,反而很乐意别人借阅,如果有人能对里面的内容提出疑问,他更高兴,恨不得马上拉着你去车间验证一番。
参加工作30年,赵向东和洗选设备打了30年交道,对这里的熟悉程度,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闭着眼睛都能在洗选车间里走个来回”。在选煤厂的领导和同事眼中,他就是“定心丸”。在工作中,对每台设备在车间的位置及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不管是谁提起某设备的问题,他立马能说出更换原因、更换时间、现运行状况。这得益于他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地把各台设备需要重点检修、巡查和易发生的问题做出笔记,对容易影响洗煤工艺的关键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实践中解决。
每天下班后,赵向东都会把当班情况进行总结。干得好与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自然有表扬有批评。表扬的话谁都爱听,但是赵向东还是坚持指出每个人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无批评不进步。
(文 史文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