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煤独大、相关多元,到以煤为本、五分天下非煤产业占其四的格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下简称平煤神马)经过多年谋划,已形成煤焦、尼龙、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化工企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起步较早,2016年平煤神马战胜了建矿60年来最艰巨的挑战,在4年连亏、到期债务及利息达446亿元情况下,完成营业收入1500亿元,实现自我还贷300亿元,并在第四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1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平煤神马营收894亿元,同比增长13.9%,盈利7亿元,其中近4/5的营收来自非煤产业。
作为一个体量庞大的传统煤炭资源企业,平煤神马是如何实现由传统煤炭燃料向能源化工为主导的新产业转变的?早谋划、早转型的背景又是什么?
曾经辉煌的煤炭史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平煤神马坐落于被称为“中原煤仓”的平顶山市,煤炭年产能7000万吨,产量效益曾居全国第一。
平煤神马始建于1955年,早于平顶山建城史2年。建矿60多年来,平煤神马经历了数次中国煤炭经济大起大落。繁荣时期,发热量5500大卡的动力煤价格飙升至1000元/吨;低潮时价格在370元上下浮动,曾被戏言不如土豆价,吨煤价格卖不过一立方沙子。
2002年至2012年,在被业内称为“中国煤炭黄金十年”里,吨煤的价格以每年七八十元的增幅不断攀升,平煤神马由2004年的100亿元销售额,跃升至2011年的1180亿元,位居全国500强企业第74位。
从河南第一个百亿企业,到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双千亿,平煤神马只用了7年。可查数据显示,2010年平煤神马上缴利税65亿元,2011年70亿元。
同一时期,平煤神马职工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亦在心中升腾。一位平煤神马内部人士透露,当年的一线挖煤工,正常月工资已达上万元。为改善职工住房,平煤神马于2012年、2013年,对当地棚户区进行改造,建设住房5.9万套,位居河南省属国有企业第一位。
作为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盛的移民资源城市,历史上的平顶山亦曾风光无限,成为河南鲜明的政治符号。1964年3月,作为省属直辖市的平顶山被封为特区,实行以国家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
“煤炭成就了平顶山与平煤神马,而平煤神马哺育着平顶山。”上述企业内部员工算了一笔账,建矿以来,平煤神马退休员工已达10万余人,在职员工20万人,以每位员工背后2个家属计算,现在的平煤神马,至少养活了平顶山市区90万人口的60%以上。
有繁荣就有萧条与衰落。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煤价滑坡,煤炭企业遭受严重冲击。煤炭资源大省山西GDP出现30多年唯一一次负增长,“人人二百三,共同渡难关”的薪酬口号被盛传。当时,平煤神马最低谷时,吨煤成本120元的售价仅在80元。
“企业最困难时,拖欠职工薪酬成常态,甚至半年发不下来工资。”平煤神马战略发展部副部长汤清德在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介绍说,当时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是2000元,为了度过困难期,平煤神马实行矿上“321”工资发放政策,一线挖煤工每月工资只有300元,辅助矿工200元,机关处室100元。
接着,经过了2002年-2012年煤价复苏的“黄金十年”后,2012年的煤炭市场再次发生严重震荡,开始跌跌不休,平煤神马也成为“重灾区”,开始了四年连亏、步履维艰的征程。
相关材料显示,标志着中国煤炭行业风向标的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从2008年最高的1000元/吨,跌至2015年的372元。2016年,包括平煤神马在内的河南国企三煤一钢,负债率高达80%左右。身在其中的平煤神马,到期债务及利息达446亿人民币,已到达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最艰难时,全集团20多万员工降薪40%后,连续数月无工资可发。”汤清德透露。
此时,平煤神马面对的不仅是震荡的外部市场环境,还有日益严峻的内部管理问题及生产成本的上升。经过60余年的开采,平煤神马的矿井深度大多在800米至1000米之间,地压越大,治理难度越高,加上自然灾害及经济大环境日益严重,采煤成本逐年上升、安全压力大,已成为掣肘企业发展无法逃避的现实。而随着物价上涨,仅员工工资一项,已占平煤神马吨煤成本的50%。
“更重要的是,资源行业是受地下储备总量约束的。”汤清德表示,煤炭总会有挖完、枯竭的一天,到时几十万职工及家属谁来承接,一直是平煤神马探索、研究的深层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煤矿整体转型就成为平煤神马迫在眉梢的选择。
打造世界尼龙城
提升抗风险能力,使企业由大变强。2004年平煤神马提出“以煤为本,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以焦炭为转型龙头,适度发展发电、装备等行业。
“在煤制油路线行不通的情况下,才有意识地向煤焦化发展。”汤清德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表示,当地煤炭发热量与油性有限,但黏结性强,是生产焦炭的主要原材料,而焦炭是用于炼钢的熔铁燃烧物。
资源性企业的出路,更多是由资源条件所决定。2004年,平煤神马以混合所有制为企业转型助推器,开始联合当地民营焦炭企业,大力发展焦炭,共同做大做强。
经过近十多年发展,平煤神马现有焦炭产能150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占平煤神马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截至8月底,2017年焦炭已实现营收420亿元,占平煤神马总营收894亿元的40%以上。
2012年平煤神马迎来重大转折,开始大力转型、加速发展。针对旗下的煤焦化、尼龙帘子布、尼龙化工66盐、PVC产业,平煤神马陆续投资200亿元,探索从煤炭到煤化工纤维制造业,打通全产业链发展的转型之路。
通过延长产品链条,平煤神马就从煤焦化中提炼出氢气、氮气、一氧化碳、硅烷气、液化天然气等32种高附加值、精细的化工产品,使煤炭的综合产值提升2.4倍。
以32种化工产品中的氢气为例。平煤神马下属的首山焦化公司,每小时生产氢气5.5万立方,通过16公里的管道,作为原材料被送到平煤神马下属的尼龙化工66盐企业,再生产成尼龙切片、尼龙帘子布、尼龙气囊丝等。还有大量的氮气,可以制成尼龙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氨。
其中,尼龙帘子布普遍用作轮胎等橡胶制骨架,是影响轮胎性能和寿命的重要材料。平煤神马成功通过了法国米其林、日本石桥、美国固特异等国际10大轮胎企业的认证,成为其稳定供应商。
目前,帘子布公司成为平神马最大的外向型企业,按国际最先进的质量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先后开发出17种规格、3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使特制品产量达到总产量的70%,受到高端客户青睐。
“在此之前,氢气都是以7角钱/立方的价格,贱卖给外面瓷砖厂,现在输送给兄弟企业,每年实现效益4亿元左右,就像捡回来的一样。”平煤神马首山焦化厂长孙雷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
在首山焦化增加收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尼龙化工的生产成本。此前。尼龙化工外购氢气每立方成本在2元左右,现在仅需1.7元或者更低。
这种双赢的效果,让平煤神马打通了原煤—煤焦化—氢气—尼龙66盐—帘子布、工业丝等产品链条,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
当下,平煤神马的尼龙超高强工业丝、尼龙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8月份,尼龙化工已为平煤神马贡献营收150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5%。
由于发展势头好、效益稳定,尼龙化工产业被平煤神马称为“黄金产业链”。该集团总经理杨建国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平煤神马将继续强势投资,把尼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使产能规模翻番。
来自平煤神马的材料显示,“十三五”期间,规划尼龙产业建设项目30余项,配套建设尼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尼龙总产能达20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500亿。以总产能达到50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为终极目标。
“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使平顶山加快从‘中原煤仓’向‘中国尼龙城’转型。”汤清德表示,力争通过平煤神马的努力,使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彻底实现转变。
煤炭走出的高科技产业链
从煤炭到高性能纤维、精细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打造,只是平煤神马转型升级、打造的诸多全产业链之一。
成立于2012年5月,2015年下半年转入正式生产的河南硅烷发展科技公司,是平煤神马产业升级转型的又一得意之作。其以生产硅烷气为主,在正式投产仅1年的情况下,于2016年8月顺利登陆新三板。
所谓硅烷,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非常活跃的压缩气体,在空气中属于易燃易爆品。广泛用于光伏电池、平板显示器的微电子、光电子工业等高科技芯片的涂层。高纯度硅烷应用于我国神舟飞船控制系统元器件制造。
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许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河南优秀民营企业家张建五和上海交通大学化工专家肖文德教授共同合资组建的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在2015年其正式投产前,我国硅烷以进口美国、韩国为主,价格最高时达200万元/吨,后逐渐回落至40万元左右。
平煤神马通过与高校联合攻关,以大量自产焦煤为基础,从煤焦气中提炼出氢气作为硅烷的原料气,整个流程为:焦煤—煤焦气—氢气—硅烷气。目前,平煤神马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硅烷规模化生产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纯度可达8N级(国标为4N),被称为“中国硅烷”,是全球五家知名硅烷生产厂商之一。
“在600吨的ZSN法高纯硅烷产能基础上,年产3000吨的生产线正在规划中。”河南硅烷发展科技公司董事长蔡前进表示,硅烷市场是一个全球化市场,至今对外进口依存度达85%左右。
随着硅烷技术壁垒的打破,2016年4 月,平煤神马与西安隆基公司合作组建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建设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4GW高效单晶硅电池项目。今年5月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太阳能电池1300万片,产品技术领先国内同行两年以上,供不应求。
“正在谋划进入光伏电站。”蔡前进透露,硅烷是多晶硅的重要基础材料,单晶硅片是由高纯度的多晶硅在单晶炉内拉制成,应用在光伏电池的电路布置,利用光伏电池进入光伏电站。
平煤神马光伏全产业链的完整表述为:煤—煤焦化—焦煤气—氢气—硅烷—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电站。
从地下采煤到地上采光,依托煤焦循环经济链条,利用炼焦副产品高纯度氢气、电力、蒸汽等资源,平煤神马完成了自我蜕变与跨越。
“下一步,该集团还将投资50亿元,建设高纯硅烷气、电子级多晶硅和区熔级多晶硅项目。”今年9月,平煤神马董事长梁铁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巩固提升硅基新材料、锂电负极材料、太阳能等产业基础,未来要打造成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梁铁山说,加快由先导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力争“十三五”末营收300亿元,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极。
反哺煤炭
以尼龙化工与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只是平煤神马大转型5年来的成果之一。还有盐化工延伸出的技术领先的氧碱公司、年产80万吨的甲醇公司等等。
2012年至2015年,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平煤神马抓住低成本扩张机遇,挺进战略新兴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平煤神马走出了煤焦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三化”结合促转型的道路,在经济“寒冬”里突出重围。
以产销两旺的平煤神马开封炭素公司为例,它是中国最大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企业,打破了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核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还有世界产能最大的易成新能股份公司的碳化硅超细微粉生产基地等。
得益于产品的优质,平煤神马先后与杜邦、丰田、日本JFE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集团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工业丝、帘子布、尼龙66切片、气囊丝、己二酸、石墨电极、糖精钠等20多种产品,不断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出口量连年攀升。
由于拉长产业链条,平煤神马80%的精煤在内部“消化”;焦炭、尼龙66盐、尼龙切片、帘子布、石墨电极等19种主导产品稳中有升,为平煤神马应对煤炭市场变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令人瞩目的是,平煤神马集团近1500亿元营业收入中,非煤产业占1200亿元,实现了“五分天下有其四”,企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经测算,从原煤到精煤增值22%,精煤到炼焦增值11%,焦化产品深加工增值240%。
4年连亏的困难期里,平煤股份曾在A股煤炭板块里岌岌可危,在平煤股份面临随时被“ST”或摘牌的情况下,平煤神马开启了“护牌”大战,提出以其他产业板块“反哺煤”的战略,兄弟企业相互帮衬。
非煤产业“反哺煤”不仅表现在“护牌”,还有煤炭去产能后的人员安置,以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2016年平煤神马去产能500万吨的情景下,陆续上马的转型新产业,安置、分流煤矿职工25000人,保证了平煤神马改革的平稳过渡。汤清德表示,现在整个煤炭板块现有13万人,未来还将分流出5万人充实到新产业。
“经济这么艰难,为什么还能挺过去, 得益于转型转得早、转得好,不然也会像其他煤企一样艰难。”汤清德表示,产业转型升级,为整个平煤神马集团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