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下发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规划》是我国在煤炭深加工领域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专项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提出了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14个示范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开工,涵盖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利用、煤制化学品以及煤与石油综合利用五方面。
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对此进行解读。
《规划》指出,不支持现有技术水平的大规模产能扩张,不设定约束性的产能和产量目标,意在控制产能有序发展。
解读:
煤炭深加工产业第一代示范项目已经投运,第二代示范项目正在进行,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仍处于储备阶段。
以第一代潞安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为例,该项目的成功,仅标志其工艺、技术、流程打通,但其技术指标还存在上升空间。发展到榆林煤制油、神华宁东煤制油等第二代示范项目时,已解决了第一代示范项目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目前的工艺指标已经完善。
国家不鼓励各方根据第一代、第二代示范项目的图纸进行大规模建设,因为这不仅占用产能,而且技术也得不到发展。一旦新的技术出现了,之前建设的一批项目都将成为落后的、需要技术改造的项目,从而带来较大损失。
因此,煤炭深加工产业的高效发展,要靠示范项目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升级来实现。
《规划》对每一个新建示范项目在技术指标上都有明确要求。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榆林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为例,示范任务包括百万吨级低阶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的大型工业化示范、焦油加氢制芳烃及航空燃料大型工业化示范、先进水处理技术工业化示范、关键装备自主化示范。
《规划》中对于项目技术指标的高要求,对于整个煤化工领域乃至煤炭行业而言,起到了拉动技术升级的作用。
《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煤炭深加工项目年用水总量约为2.1亿吨,排放烟尘0.19万吨、二氧化硫9842吨、氮氧化物9564吨。
解读:
环保指标虽然严格,但可行。根据现有技术水平,跳起来能够得着。现代煤化工项目体量大,碳排放、耗水等问题都是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强调低碳经济的今天,煤化工环保技术水平需要再往上跃一跃。
据了解,目前我国煤化工项目的单位耗水量已大幅下降,但由于煤化工项目体量增加,耗水总量仍然很大,给项目建设地点的周边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规划》中提到的“量水而行”,是一直以来的项目建设思路。
不只是煤化工项目,任何项目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没有环境指标的严格要求,低门槛将不利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的成功不能只以最终生产出的产品来衡量,水耗、能耗、原产品消耗、占地面积、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水平等各个指标,都需要考虑进来
从发展引导的角度来看,严格的环境指标要求是有利的,不仅对于已运行的示范项目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将带动整个社会投入力量去研发更完善的技术。
煤化工碳排放量大、水耗大,以前大家对于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疑虑。现在国家明确给出了信号,煤炭深加工产业要适度发展。对于国家而言,这是能源安全战略储备的需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使当地资源得到部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