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我国主要发煤港口存煤数量呈现快速下降态势,目前基本降到了合理库存,这对缓解煤市供大于求压力,以及保证煤价企稳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国投京唐存煤降幅较大,目前存煤仅为162万吨,较高峰时下降了66万吨。据数据显示,截止昨天,环渤海地区秦皇岛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天津港等5大港口合计存煤为1610万吨,较月初减少了243万吨,呈快速下降态势。
主要枢纽港:秦皇岛港存煤数量降至665万吨,基本降到了合理库存,秦港暂时告别压港现象。而对比之前的存煤情况,8月1日,秦港存煤814万吨;7月16日,存煤857万吨;7月1日,存煤857万吨。由数据可以看出,秦皇岛港存煤回落,对北方港口存煤整体回落起到积极、重要作用。主要是在进入8月份之后,秦港存煤数量下降的较快。仅仅18天时间里,秦港存煤下降了149万吨。
回顾7月份煤炭市场走势,尽管煤炭需求较5、6月份出现转好迹象,到港船舶保持一定水平,但锚地具备作业条件的船舶仍不足以保证码头泊位满负荷作业,沿海煤炭市场并不火爆。且7月份,铁路进车仍保持高位,秦皇岛等港口煤炭进出数量处于平衡态势,因此,整个7月份各港口库存较为稳定,5大港口库存下降的并不多,尤其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存煤数量下降有限。
进入8月份,秦皇岛、国投京唐、京唐等港口存煤数量下降明显,主要原因如下:
1. 天气因素影响,铁路进车减少。连续强降雨过后,主要发煤港口垛位出现坍塌,卸车、堆料困难;铁路部门被迫降低车流,大秦线连续7天进车数量下降了一半左右,造成8月份的月初,各港口煤炭调进减少。
2. 下游需求有所转好。南方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民用电增加,空调负荷提高,煤炭消耗和需求增加。电厂日耗煤情况虽然不稳定,但总体仍呈现增势。
3. 受持续台风影响,往返于南北航线的运煤船舶被迫在沿海港口避风,运输暂时中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苏拉”、“达维”、“海葵”先后登陆东南沿海地区,沿海电厂派出的大批的拉煤煤船被迫在海港内或锚地避风,这一阶段电厂等消费企业主要消耗自身库存,处于进煤量少于消耗量的态势,存煤纷纷呈现降势。截至目前,沿海浙能、上电等六大电厂合计存煤1324万吨,较7月1日存煤数下降了145万吨,降幅较大。其中,浙能电厂存煤由7月1日的425万吨降至350万吨,用户补库存意识增强。
4. 用户增加存煤,应对即将展开的铁路检修。预计9月下旬大秦线即将展开今年第二轮“开天窗”检修,届时,大秦线煤车调进将有所减少,将由每日运煤120-125万吨下降至95-100万吨。因此,电厂需要提前存煤,保证库存,以补充夏季用煤高峰的消耗。
5. 夏季用煤高峰过后,冬季即将到来。9月份过后,“迎峰度冬”就要开始,电厂需要提前存煤,增加库存。以上因素,造成到港煤船大量增加,各港口存煤快速下降。
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供应平稳增长,煤炭企业产能释放,而需求增速回落,进口快速增加,总量略显宽松,市场供略大于求,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环渤海煤价一口气连续下降了13周,降幅达160元/吨,目前煤价已经降到了谷底,基本企稳。但是,从国际大环境方面看,国际金融危机仍没有结束,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足,煤炭市场萎缩,国际煤价处于相对低位。从国内经济方面看,今年以来,受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力度减弱,继续严控房地产和钢铁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与煤炭行业相关的各方需求下滑,煤炭需求持续疲弱。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和拉动内需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是能源市场大幅度回暖还没有真正到来,
进入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不断持续,用电负荷增加,南方大多数电厂日耗增加,船舶运力有所回升。同时,内贸煤炭价格的逐步下探也缩小了同进口煤炭之间的价格差距。据最新消息,7月份,我国进口煤数量降至2427万吨,同比虽增加14.2%,但环比却是减少了287万吨。由于进口煤均为长协合同,因此,国内煤价大幅下降后,未来几个月,才能够体现出北方港口下水煤的价格优势。未来几个月,煤炭进口数量将有所减少,国内煤将再受青睐。预计后续煤炭市场将趋向好转,但北方港口的市场煤交易价格受经济大气候和国际煤价低廉等双重因素影响,不会出现大幅飙升,预计环渤海市场煤价格企稳后,会连续小幅上调,涨幅在15-20元/吨左右。(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