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不要一说电荒 就拿煤炭说事

2011-11-23 04:52 煤炭报

    今年山西“不差煤” 

    今年初以来,面对全国经济较快增长、持续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形势,山西煤炭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合理组织煤炭生产,确保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维持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稳定,全省煤炭经济运行平稳,为全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前10个月,山西累计生产原煤70978万吨,同比增长19.89%,其中煤炭出省运量48794万吨,同比增长12.78%9月末,全省煤炭库存1683万吨,比年初增加199万吨,总体保持在合理水平。 

    正因为山西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才确保了煤炭产需的均衡稳定。山西煤炭销售遍布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煤保障供应的领域为纳入国家发改委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框架范围的重点火力发电厂。

     2011年,国家要求山西保障的重点电煤合同量为28133万吨。据快报统计,前10个月的重点合同实际完成量已达25713万吨,合同兑现率为109.67%,也就是在正式计划不足的情况下超计划供应重点电煤。目前来看,对国家下达的重点电煤合同山西今年可全部兑现。

     电煤供应保障的背后,是煤炭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地方骨干煤炭企业合理安排采掘衔接计划,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电煤生产。据权威部门预计,今年山西出省煤炭销量将超58000万吨,其中电煤30698万吨。    电煤供应保障的背后,是山西煤炭企业即使面对各种困难,也坚持供煤的社会责任感。

    据了解,山西省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煤炭集团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保证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不变,不变相涨价。而电厂由于资金链非常紧张,不能及时预付或预付款不足,加之历史欠账未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炭企业的资金压力。

    今年初以来,山西纳入国家监控的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均维持在去年底的重点电煤价格水平,远低于市场煤价格。23兆焦/千克的山西动力煤在秦皇岛下水的平仓价为每吨595元,比市场价每吨低250元,直达车板价为每吨483元至520元,比市场价每吨低110元左右。即便如此,目前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也已拖欠煤款1.9亿元,太原第二热电厂欠款3.84亿元;湖北襄樊电厂、华电青岛等电厂往往只能付全款的两三成,拖欠现象明显增多。

    近年来,山西省内电厂装机能力快速提高,对煤炭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山西许多煤矿处于兼并重组整合后的建设改造阶段,多数整合矿尚未投入生产,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本部矿井资源接近枯竭、开采深度和难度加大,产量有所下降,省内煤炭需求及煤炭企业自用煤量增加,对资源供应形成了一定压力。即便如此,各大煤企也在努力供应电厂所需煤炭。今年10月中旬以来,山西省内电厂存煤可用天数保持在7天左右。                              

    “煤荒”“电荒”走进认识误区 

    山西省的煤炭生产稳定增长,那么是不是其他产煤大省的电煤供应量锐减从而影响到对电厂的供应呢?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其他产煤外调大省,如陕西,今年前10个月的煤炭产量同比增幅达15.3%,内蒙古煤炭产量增幅更是高达30%以上。     10月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488万吨,比9月末增加1033万吨,可用天数21天,比9月末增加4天,均处于正常水平。     因此,不存在全国范围内煤炭供应短缺、供不应求的问题。

     那么,何以出现“煤荒”、“电荒”的尘嚣呢?媒体普遍认为,虽然局部地区、个别时段、个别品种的电煤紧张与煤炭供应的市场化程度不足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不外乎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煤炭需求过旺,电力改革裹足不前,铁路运输资源稀缺等。

     对此,侯文锦认为,不能动辄把“电荒”的焦点集中在煤炭生产上。个别媒体和来自电力企业的一些声音制造全国性“煤荒”、“电荒”的论调,根源是存在认识误区。

     一是不应把局部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煤、缺电视作全国性、长期性“煤荒”、“电荒”。个别地区(如湖南、湖北)出现的电力供应偏紧情况具有地域特殊性。

     此外,铁路建设不平衡,运力依然紧张,仍然是制约煤炭运输的重要因素,致使局部地区缺煤。据了解,北部的煤从中部进入华中地区,要经过四个铁路局。在运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调整排空计划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致使煤炭不能及时运到。 

    二是不应把结构性缺电的“板子”打在煤企身上。当前的缺电仍是结构性缺电,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过多依赖能源消耗。有专家透露,今年初以来,湖南省经济的实际增速高达30%以上。经济超常规增长,煤炭被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行业无限度地使用,有违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初衷。 

    三是电力行业不应把内部经营出现的问题统统归因于煤企和煤价。当前,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提高,对严重依赖贷款的电力企业来说,这带来的必然是流动资金紧张。一些经营不善的电力企业没“活钱”买煤,反映在数据上则是机组开工率不足或者停机检修。

     有媒体透露,五大发电集团的利润尚不够还清贷款。由于资金短缺,到了储煤旺季,电厂囤煤的积极性不高。专家认为,面对市场环境变化,电企只能主动适应,怨天尤人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能“自取其辱”。“狼来了”的故事不是只讲给孩子们听的。  

    当然,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近几年全国新增电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提高,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加之长期以来落后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不能与现行的市场机制全部对接,致使资源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着眼于电力工业未来发展,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大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电力体制进一步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

     如果总是以“瞎子摸象”的思维方式推出“煤荒”导致“电荒”的结论,而且动辄渲染“电煤”紧张的气氛,至少会产生三种负面效应。其一,误导国家及相关部门决策;其二,极可能导致煤炭企业超能力生产,大量释放产能,造成资源浪费;其三,迎合了少数电力企业“逼宫”的心理,但电力企业会成为“总也长不大的孩子”。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