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吃的好不好?住的舒服不舒服?行的方便不方便?都是关系职工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民生小事”,但是这些“民生小事”做的怎么样?职工群众是不是满意?却是企业必须关注、必须做好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漳村矿本着“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宗旨,通过不断的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拿出“为民办大事”的态度,着力做实了一件件民生小事。
说说职工的“口福”
民以食为天,是流传千年的古话,朴实的话语里透露着最真挚的道理。尤其是煤矿工人来说更是如此,吃不饱与吃饱喝足,吃不好与吃香喝辣,干的工作质量也是天差地别。
“管住职工的嘴”,自然成了该矿领导最关心的事。众所周知,该矿井口营养餐厅曾经是全国煤炭行业首屈一指的“五星级餐厅”,近年来,该矿更是本着“标准不降,服务不减”的态度,力求保持一流水准。不仅从食材的选购、食材的烹饪、菜品的调剂等环节上,按照“严格国家标准、看齐省级要求、优于市级标线”的原则,对每一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食材新鲜、可口。同时,结合每季一次的民意调查,相继实施了“五分钟热菜”“剩饭新做”“服务人员十不准”等制度加强管理,同时还精心绘制了“营养图谱”,一目了然让职工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根据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分别增设了盐、醋、黄豆酱、香菜、葱、韭菜等调味品,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职工的餐桌有保证,居民的食材也健康。为了保证矿区居民吃好,吃上放心菜,该矿爱卫办和疾控科每季都要对矿区内所有的饭店、蔬菜、肉类供应点进行卫生检查,但凡检查不合格的,一律当场进行封存,并限制其在矿区进行活动,切实保障居民的健康权。还有实施的“纯净水入户工程”,让居民吃上了干净又健康的水。职工居民都说:“现在我们可有口福了。”
夸夸职工的“暖窝”
“我住的这儿,可好了,不比家差。电视电话都有,还能上网。冬天有暖气,夏天有风扇。生病了有人问暖问冷......”在漳村矿3#公寓楼采访时,七八个一线工人围着记者述说着心里话。
为了让职工家属住的下、住的好、住的舒服,在硬件设施上,近年来,该矿切实想职工之所想,不仅按照三星级标准,给每个房间配备了电视、电话、网络终端等设备,还全新配备了床、衣柜、鞋架、被褥等用品。太阳能集中供热,保证职工24小时有热水,方便每位职工下班后都能洗上热水澡。在软件服务上,为每个房间增设了留言板和意见簿,通过这种无声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沟通桥梁,促进了服务提升。推出“错峰打扫”服务,根据每位职工上班时间的不同,在常规每日早上九点打扫房间的基础上,针对性提供错峰服务,以保证零点班、四点班的职工不被打扰。
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同时,近年来,为给职工提供最佳的居住环境、最优的服务质量,该矿相继推出了“叫醒服务”“针线包服务”“雨伞服务”“代购票务”“探亲房”等服务系列,让职工感受到了浓浓的家的味道。
赞赞职工的“心路”
路通心畅,路堵心烦。曾几何时,“路”成了矿区上下的热门话题。漳村矿领导更是围绕“如何优化矿区交通、畅通出矿交通”等热点,通过下基层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在为矿区职工提供最佳“行动方案”上做足了文章。
全矿区道路硬化。结合矿区道路实际,自去年以来,该矿就制定专项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对矿区所有道路进行全新硬化,方便了出行路。
修通两段瓶颈路。北涵洞曾经是多数漳村人的童年记忆,也为该矿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北涵洞已远远满足不了漳村的发展,于是改扩建工程提上日程,历时八个月的施工,净宽13米、双向两车道的北涵洞,在极大方便职工生活出行的同时,还保障了煤炭外运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成为了和谐矿山、美丽矿山的亮点工程。来往后堡与漳村的职工,西出矿区后,有一截不到一百米的路,居然需要拐好几个急弯,存在极大的道路隐患,增加了该矿职工的行车危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该矿实施了西大门快速路改造工程,将极大的方便职工出行。
开通三路班车。在早些年开通矿区便民小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上下班人流高峰期间车次,增设车内新闻显示屏,两侧增设挡雨布等措施,提高了通行质量。增加到新工区通勤车频次,增设新工区大巴候车室,做到了职工上下班不用等,马上就能走。开通矿区到长治市区的通勤大巴,在方便市区居住职工上下班的同时,也成了一趟“民心路”。
“民生小事”就是“头等大事”,漳村矿亮出了态度,更亮出了行动。
(文 牛小科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