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三代”潞安人讲述:矿上人的“小城大爱”(一)

2012-07-10 09:20 新华网

   潞安集团位于东倚太行山的山西长治,相传后羿射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九日坠落,沉入大地,嬗变成煤,神奇的传说使潞安这片热土演绎着神奇。在潞安集团总部门前伫立着一座巨型的“后羿射日”雕塑,激励着潞安人秉承“后羿射日”的果敢和无畏精神。

  潞安集团是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之一,在山西转型的进程和企业发展的大潮中,潞安人续写着催人奋进的“射日新歌”:2011年,潞安集团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双双超过一千亿,完成利润与工资总额实现双增长。

  潞安集团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线矿工的艰辛付出,他们很多时候是工作在几百米深的矿井下,然而,他们却在为更多的人采掘着光明。在潞安,他们是建设者,也是见证者,他们默默无闻,却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奉献着作为潞安人的一份浓浓的爱。

  记者此行来到潞安集团漳村煤矿,与退休老矿长郑殿文、矿工家属常有菊、大学生矿工李宁、吕坤把话聊天,听他们讲述身边的故事。

  老矿长郑殿文:愿为潞安的安全做点儿事

  不管是潞安的厂区还是家属院,人家总能看到一位头发银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或者在宣讲安全知识,或者在维持交通秩序,又或者骑个小三轮车在帮着谁家拉东西……在潞安很多人都认识他,他就是曾被评为“感动潞安年度人物”的郑殿文,大家都尊称他为“郑老”。

  “郑老”今年73岁,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但不到20岁就来到了潞安,对潞安,“郑老”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谊。 

   退休后的“繁忙”生活 

   “郑老”在潞安挺有名,很多人都认识他。说“郑老”有名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老”,二是他的“忙”。

  “老”是说他的资历老,老先生今年73岁,是一位拥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到20岁就来到了潞安矿上,退休前是潞安集团漳村煤矿一名老矿长。

  “忙”是说他的闲不住,退休前就不必说了,50年来潞安煤矿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印证了“郑老”这一代人的辛苦付出。单说退休后,老先生积极发挥余热,致力于矿山安全宣传、文明创建、社区共建等各项工作,厂区、家属院、街道,经常能看到他或者在宣讲安全知识,或者在维持交通秩序,又或者骑个小三轮车在帮着谁家拉东西…… 

  “郑老”一辈子在煤矿工作,退休前也曾经分管多年的安全工作,对煤矿安全可谓有切肤的感受,退休后心里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安全”这篇大文章。十几年来,郑老虽然腿有残疾,也没能挡住他发挥余热做好安全工作的热情。

  郑老退了休就加入了潞安集团漳村矿老龄科、社区等部门组织的深入生产一线宣传队,把身边矿工的故事改编成小品、相声、快板书等形式,搬到队组班前会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

  “郑老”下队组,讲安全,只要矿上需要就义不容辞,从不推诿。一提到“安全”二字,就像二十岁的小伙子,精气神十足。看来,安全工作是他这辈子要都要“忙”的内容了。对老婆“偿还历史欠债”  郑殿文的婚姻颇有几分传奇,50年过去了,他仍然记忆深刻。

  因为家在沈阳,他刚到矿上的那几年,在山西不沾亲不带故,劳动强度又大,基本上日常生活都是在矿上度过。一天,郑殿文陪矿上一位老领导出去办事,一路上他的话就没离口,从自己对矿上工作的想法,到自己未来的计划,滛滛不绝。老领导看着眼前这个精神头十足的年轻人,关心地问:“小伙子,你有对象了没有啊?”这一问把郑殿文问的不说话了,脸慢慢的红了。

  就这样,在老领导的撮合下,郑殿文在1963年的“五一”节结了婚,并把家安到了潞安,一直生活到现在。 

    年轻的郑殿文在工作上有股子拼劲,随着自己职务的不断晋升,人也变的越来越忙碌起来。家庭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妻子的肩上,照顾老人、管孩子、收拾家,担心自己在矿上工作的丈夫,妻子默默承担了一切。

  一晃将近50年过去了,从跟随郑殿文把家安到潞安,老两口已经风风雨雨相伴了半个世纪。“郑老”说:“她为我做的这一切我心里有数。都记着。”

  这些年,老伴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先后得了三次脑梗,“郑老”接过了照顾家的任务。从买菜、做饭,到洗衣服、收拾家,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活儿。到了周末,或者空闲的时候,“郑老”还会骑着自己的小三轮儿带老伴出去溜达,陪她到处转转。

  “郑老”认为他现在是在“偿还历史的欠债”,有时候,他会和老伴开玩笑地说:“前几十年我欠你的,现在我还了啊。”

  潞安在心中就是“家”

  “郑老”在潞安、在漳村煤矿上呆了50多年,亲眼见证了潞安的变化。“郑老”说,他从没想过五十年以后矿上会发展成这样。

  在他的印象中漳村煤矿当初很小,井下的条件也不好,一下去水有一扎深,还是铁锈的颜色。通往矿上的路被大家称为“水泥路”:下雨天是水,天一干就扬起泥土来。以前,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常被人们称做“煤黑子”、“挖煤的”。

  在以前,安全问题是煤矿的大问题,没有机械化,装煤只能打眼放炮。“一个煤矿一年出67个事儿也算是正常的。”当年“郑老”就是安全科的人,专管安全,事故是他追,报告是他写,责任是他担,矿上出了事儿就要去勘察事故现场,并参与一起救援。

  在矿上,“郑老”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当矿上有事故的消息传到家属区,矿工家属们就会急着往井口跑,边跑边打听:哪个队出事儿了?如果听说是自己老公的队,更要往那儿跑,脸上写满了恐慌。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潞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井下都实现了机械化,科技进步让煤矿的安全了有保障。

  “潞安在心中是家。小区是家,漳村是家,潞安也是家。这个家的变化太大了。”“郑老”的话里充满了感情。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