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以“智”取胜 ——漳村矿狠抓小改小革见成效(节选)

2016-03-14 01:13

 

近日,漳村矿2015年小改小革评审结果和2015年创新项目汇编正式公布,222项被收编其中。特别是被评审组一致认可的40项小改小革项目,在实践运用中,实现了“工艺改进+效益提升”的“双赢”效果。也成为该矿以“智”取胜的直接体现。

给油泵“下下火”

EBJ120型掘进机是该矿井下使用的机型。这样的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由于油泵长期运作发烫后,三联泵、二联泵与齿轮箱连接处经常出现推轴和损坏花键齿。更换起来不仅会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而且也增加了掘进机配件的费用投入。

负责这一项目改造的机电科,专门成立攻关小组,一方面通过井下实地查看,反复讨论,以确定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又多方查找相关技术书籍,寻求可行理论支持。在经过一番反复论证之后,该矿利用此掘进机油泵安装位置有一定空间的实际情况,选用一块长550 mm、宽40 mm的板铁,制作了一个“U”型冷却装置架,利用齿轮箱上盖上的螺栓将进行固定好。然后,再利用一根长300 mm、直径10mm的圆管制作了一个喷水装置,在管体上以中线为基准,间距150 mm开两个圆口,在圆口处将喷雾座焊接上去,然后将喷水装置用螺栓固定在喷雾架上,就完成了整个油泵冷却装置的改造。

此外冷却装置的投入使用,既减少了油泵损坏的次数,避免了配件的重复投入;更减少了掘进机因油泵损坏而造成的停机事故,提高了掘进效率。

给吊卡“动动刀”

井下防尘是一项工作量大、战线较长的工作内容,在煤矿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在漳村矿防尘队,记者了解到,该队防尘工较少,却担负着全矿井下风、水管路的维护、延接工作。尤其是管路吊卡的工作,由于巷道并不是一条直线,管路吊挂好后平直度较差,难以达到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往往需要做垫片,重新吊挂管路,多次调整管路,才能将管路调整平直。这样不但增大了职工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管路材料、用工的投入,影响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为有效解决管路吊挂过程中用料、用工、用时多的问题,漳村矿通风队积极组织人员对现用管路吊卡进行了改造,并研制成功推出了可调节管路吊卡,简化了管路吊挂调整平直的程序。

据了解,该装置由卡块、圆形管套、螺丝及螺帽组成。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利用可调节管路吊卡将管路吊挂好后,施工人员通过观察所吊管路的平直度,将需要调节处的管路向上抬起,通过吊卡上的螺帽拧紧或松动来实现向上或向下调节所吊管路高度,以达到调节的目的。以两趟1000米长的2寸管路为例,以前作业过程中,将管路吊起每个班需要7人,共需3个班,吊起后需安排2人进行量取垫片,垫片做好后需将吊好的管路吊卡上的螺丝拧开加设垫片,每班7人,共需3个班,其中消耗垫片约200块、螺丝200条,既耗时又费力。使用改造后的吊卡后,将管路吊起后,只需将需要调整处管路吊卡进行向上或向下调节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员、材料的投入,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使用可调节管路吊卡后,调整管路不需将固定管路吊卡上的螺丝拧开,能有效控制管路脱落现象,消除了因管路脱落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效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关新闻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