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讯:近日,潞宁孟家窑煤业120万吨煤矿奠基开工,标志着忻州市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整合进入收获期。去年以来,该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地煤矿多、小、散、乱,机械化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等特点,科学制定整合方案,积极推进重组整合,全市矿井数量由原来的175座压减为68座,单井平均规模由原来的30万吨提升到100万吨以上,并全部建成机械化开采、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由于多年的无序竞争,致使忻州境内小煤矿遍地开花,最高时曾达660余座。进入新世纪以来,忻州市对原有煤矿实施了重新规划布局,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整顿整合。到2008年底,全市煤矿数量压减到了175座,全市机械化矿井仅有5座,煤炭产量不足3000万吨。2009年开始的全省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后,忻州市
"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得到根本性转变,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在能源投资体制、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兼并重组,收到了
"三下降三提升"和 "三多"的良好效果。
"三下降三提升":一是煤矿数量下降了,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了。全市煤矿由重组前的175座压减为68座,净减少107座,压减率为61.1%。整合压减的煤矿大多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差、安全隐患多的小煤窑和证照不全的问题矿。兼并重组整合后,保留矿井全部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进行建设,矿井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低产井下降了,单井产能提升了。30万吨以下井型已全部整合关闭,单井平均规模由整合前的30万吨/年提升到106万吨/年,产能由5489万吨/年提升为7200万吨/年,增幅为31.2%。三是企业主体数量下降了,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了。全市煤炭主体企业由158个变为15个,企业主体数净减少143个,降幅达90.5%,基本实现了由管理科学、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大集团经营为主的目标,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三多":一是主体企业大集团多。经过兼并重组,全市引进省内外大型煤炭集团企业11家,占现有15家企业主体的73%;办矿44座,占整合后煤矿总数的64.7%。二是接管企业到位多。整合后保留的68座矿井,整合方案已全部批复,正式协议已全部签订,并已全部上报换发采矿许可证资料,其中已领取采矿许可证64座矿,还有4座矿正在办理中。全市68座矿主体企业已全部接管到位,"六长"已全部到位。三是补偿资金到位多。通过多渠道筹资,整合重组矿井到位资金占协议应到位资金的83%。